◎自信,和生活習慣大有關係
整理衣櫥,丟掉舊衣服,你才有空間放新衣服;
還有,換一雙乾爽的鞋子;經常自己動手做點東西;
減掉體重,你就能增加自信;常說「我行」,把這當成口頭禪。
◎沒人能給你自信,但沒人幫也得不到
如果父母沒讓你有自信,你得自己找心靈導師;
接納別人的想法,不會讓你沒面子。
做一點好事,你會賺到很多朋友。
其實,你應該加入一個支持團體,最好乾脆組一群人來支持你。
◎自信是態度,怎麼改全由你
從練習做小決定開始,要知道「天生我才必有用」,你總有一項比人強的本事。
時間要用在想機會,不是想失敗,參與一些良性競爭,重點不是錢、而是快樂。
如果一開始就要完美,你會寸步難行。
◎情緒管理─哭完笑完更有自信
自信的人勇於表達情緒,但不情緒化:
急躁和只會等待的人,不會有自信,你得有耐性。
在結果未知時,你會害怕?這絕對是好事,但你的焦慮得恰到好處,不能太過。
你要學會說「難以啟齒」的話,學會以正面方式處理失望。
◎自信需要練習,你得做些事前動作:
懂得問問題的人,會有自信;問人家「你怎麼辦到的?」,
然後回家寫「信心日記」,每天練習「停住」負面想法。
如果斬獲了小小的勝利時一定要自己慶祝一番。還有,要準備B計畫。
取自《自信沒人能給,更別自己摧毀!》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上述這些短文,算是這整本書的摘要了。有些講法或許過於片段,但有時短短一句話,能打中某個人的心,能引人自省,那也算讓人受益。
關於「心靈導師」這個部分,我特別有感觸。
我自己是稱呼為「精神導師」,我特別受到人本治療大師卡爾.羅傑斯、老子、莊子、克里希那穆提……等人的影響,我過去花了相當大量的時間,研究這些人的生平與思想。只要我遭遇困頓,或者當事人難解的僵局,我便會試著尋求這些大師的協助,不管從大師的思想、生平之中,我常能找到一些答案。
譬如說,如果是莊子處在我目前的處境,他會怎麼想?會怎麼做?
這確實能讓我的心稍微安定一點,特別是我覺得大師自己也不一定能處理得多好的時候。畢竟活在地球,寄住在地球人的身體裡,除了各種資源有限,還有生老病死的無常考驗,除非使用超能力、神通力,要不然很多形勢比人強的狀況,即使大師來面對也只能吃鱉。
所以所謂的答案,也可能是沒有最好的答案,或者沒有答案。我終究知道,讓人痛苦的不是無解本身,而是我們不能接受無解。
「有時,人們會產生不真實的感受。他們因為感覺非常真實,所以就相信那是真的,但那只是一種感覺而已。你要記得,感覺當然很重要,但情緒不等於事實。」
下面這篇摘文不長,但內容卻非常重要。我們的情緒,如果配合我們的念頭,可以幫我們建構一個世界,常活在某種情緒裡,我們就會強化某個世界的真實性。
像是懷疑自己被迫害的焦慮與恐懼,常會讓當事人收集許多相關的證據,即便關聯非常薄弱,可能足以讓當事人採取某種自我保護,或者說是自我封閉的行動。而當事人採取的行動,又可能引發惡性循環,讓當事人真的被迫害(或者只是被排斥),強化了當事人的情緒與世界觀。
分清楚是過去的情緒,還是當下的情緒,也是很重要的事情。然而,這如果沒有常在情緒上下功夫,常去感受與體驗,一般人其實區分不開來。
祝願您,常跟自己的情緒對話,別輕易被情緒嚇到了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情緒不等於事實
【文/ 巴登‧高史密斯】
在和人們打交道時,你面對的不是有邏輯的動物,而是情緒的動物。
──卡內基
情感是我們動機與信心的核心,因為有情感,我們在面對失望或災難時才能繼續活下去。你或許認識很多情緒化的人,你本人或許就是,但這不是什麼壞事。況且,身為心理治療師(以及人類),我相信有情緒是一件好事。
經過多年後,我們學會接受、享受、了解和信任我們的情緒。誰想放棄那些溫暖、紛亂的感受呢?問題是有時我們只感受到冷酷刺痛、痛苦害怕、傷害我們自尊心的情緒。想要治癒傷痛,我們應該了解到,你所感受到的情緒,並沒有反映出全部的事實。
有時,人們會產生不真實的感受。他們因為感覺非常真實,所以就相信那是真的,但那只是一種感覺而已。你要記得,感覺當然很重要,但情緒不等於事實。
我們的情緒來自很多事物。有的是當下發生的,有的則來自於過去。甚至很多情緒是自我想像的,是我們對自己說的謊,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或誤會。
我們一生中,每天的情緒是無限量的(正向與負向的),祕訣在於學習分辨出哪些是自我想像的,哪些才是事實。
當你的老闆或伴侶以奇怪的眼神看你或者提高音調講話,並不代表他們看你不爽。他們可能正在趕時間或者剛好心情很差。不幸的是,你可能因此誤解而想像成負面的結果,造成自己心情低落。接下來好幾天,都以為自己有麻煩或是人生完蛋了,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的。
當覺得有什麼事不對勁時,最好的方法是先不予理會。不要一直想,把它先壓下去,或者不理它;有時唯一的解決方法是直接找出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。心平氣和的詢問(而不是質問)造成這種不對勁感覺的人,以找出真相。
當然,找個信任的旁觀者也是有幫助的,你可以從他們身上聽到實話,你只需問個最簡單的問題:「我表現得還好吧?」
這個過程並不容易,但總勝過你自己亂想來得好。
.
以上文字取自
自信沒人能給,更別自己摧毀!:建立自信的七個好習慣(暢銷五萬本紀念版)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43135
.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